唇口“压不住”?——油封唇口径向力动态下衰减的分析

2025-07-24


在旋转密封的应用中,“速度越高越容易漏油”是耳熟能详的现象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,像唇部跟随性、温升、磨损加剧等因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分析。今天,我们针对另一个常见因素进行分析:在高速旋转下,油封唇口的压紧力是在下降的。这个下降包括材料衰减导致的下降,也包括动态下的径向力减小。


一、油封唇口靠什么“压得住”?


    橡胶油封唇口在静态时,靠两类力量提供压紧:

 1. 橡胶变形后的回复力;

 2. 弹簧的增强力。

    这两者叠加产生了轴向接触带上的初始径向压强。这个压强不只是“堵油”的手段,更是维持唇口微油膜泵送能力的关键。

    也就是说,油封不是靠“堵死”来密封,而是靠适当贴合 + 稳定回油来维持“动态密封”。


二、轴转之后,唇口径向力在悄悄下降


    当轴旋转后,以下几个因素会让原本“压得住”的唇口逐步松动:


1. 泵送效应:流体在“顶开”唇口


    轴表面带动油膜形成剪切流,唇口下方逐渐出现不对称压力分布,流体动压反向推开唇口,实际接触力下降。

    在带有流体动力装置,如回油线,螺旋线等,的设计中,该效应会更加明显。


2. 摩擦发热:橡胶软化,恢复力衰减


    随着速度升高,唇口产生摩擦热,使材料弹性模量下降,唇口变“软”,压紧力再进一步减弱。


3. 长期疲劳与热老化


    连续运行下,唇口材料产生压缩永久变形(CSP)、应力松弛、摩擦磨损,静态贴合能力下降。


    最终,原本稳定的密封结构,逐渐滑向一个“压不住”的临界状态。


三、“压不住”之后的后果是什么?


 • 回油能力下降:唇口的泵吸效应需要贴合才能维持。一旦动态效应导致油膜过厚,唇部与轴的贴合不足,就无法将外泄油液抽回。

 • 局部漂浮泄漏:在轴孔偏心的情况下,将会出现局部油膜过厚的效应,形成不对称流场或间隙,从而触发渗漏。

 • 温升与寿命损耗加剧:薄油膜、高剪切率,导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,加速橡胶老化。


四、端面(轴向)密封在动态下会怎样?


    作为发动机曲轴用低摩擦解决方案 , CASCO 及其类似的轴向密封结构通过更换了密封方向,形成了另一个解决方案。它的设计逻辑是:

 • 将密封从径向唇口转化为轴向唇口;

 • 减少摩擦,增强回油控制;

 • 适配于集成式壳体和高速场合。

    虽然密封方向发生了变化,此类产品同样存在动态压紧力衰减的问题,甚至可能更加严重


✘ 无弹簧设计,无法自动补偿压紧衰减


    多数端面密封设计仅靠橡胶的自身变形维持压紧力,无弹簧作为补偿机制,在高速下更容易失压。


✘ 高速时“泵吸反压”效应


    为增强泵油能力,端面密封唇口设计中包含螺旋线结构,在中速下可形成稳定回油效应。但在高速下,该螺旋引导的流体剪切作用反而可能形成一个“向外拉扯”的负压区,进一步削弱唇口压紧力。

    这意味着:唇部泵送优势,可能在高速下反成为卸压的风险源。


✘ 实测数据显示,在速度达到临界点时,端面密封油封会出现突然大量泄露的情况。


五、结语:看得见的贴合力,看不见的风险边界


    油封“压得住”唇口,不只是靠结构形状,更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:

 • 材料模量与热响应;

 • 唇口设计与弹簧支持;

 • 油膜泵送与流体扰动。

    理解这个动态过程,我们才能:

1.  在结构设计中合理设置唇口形变能力;

2. 辩证的理解泵吸能力与密封能力的关系;

3. 充分理解润滑状态对密封能力的影响。

(文字来源于网络,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
NOK油封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NOK密封件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三之星皮带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川崎液压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CFW油封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EKK机械密封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